來源: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:2015-05-22
一、傷寒
一論冬月正傷寒,頭痛發熱惡寒,項背強重,脈浮緊無汗,是足太陽膀胱經表癥。若頭如斧劈,身似火炙者,宜此方。
升陽發表湯:麻黃 杏仁 桂枝 甘草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風 升麻
上銼,姜、蔥、豆豉水煎,熱服出汗,汗出藥止,勿多服。
一論冬月正傷風,頭疼發熱,惡寒鼻塞,項背強重,脈浮緩自汗為表癥也。此足太陽膀胱經受邪,當實表散邪,無汗者不可服。
疏邪實表湯:桂枝 芍藥 甘草 防風 川芎 羌活
上銼,生姜三片、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汗不止,加黃芪蜜水炒。喘加柴胡、杏仁。胸中飽悶加枳殼麩炒,去穰 桔梗。
一論足陽明胃經,身熱鼻干不眠,微惡寒,頭痛,眼眶痛,脈微洪,宜解肌。屬陽明胃經病,其正陽明腑病,別有治法。
柴葛解肌湯:柴胡 黃芩 葛根 芍藥 羌活 石膏末 白芷 桔梗 甘草
上銼,姜棗煎服,本經無汗惡寒,去黃芩加麻黃。
二、咳嗽
夫咳謂有聲,肺氣傷而不清。嗽謂有痰,脾濕動而生痰??人哉?,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。治法須份新舊虛實,新病風寒而散之,火熱則清之,痰涎則化之,濕熱則瀉之。久病便屬虛、屬郁,氣虛則補氣,血虛則補血,兼郁則開郁,滋之、潤之、斂之、降之,則治虛之法也。
一論四時感冒,發熱頭疼,咳嗽聲重,涕唾稠粘,中脘痞滿,嘔吐痰水。寬中快膈,不致傷脾,此藥大解肌熱,潮熱將欲成勞,咳嗽喘熱,并效。用參蘇飲 紫蘇 前胡 桔梗 枳殼去穰 干葛 陳皮 半夏湯泡 白茯苓去皮。各一錢 甘草三分 人參五分 木香三分,初病熱嗽去之
三、哮證
脈象:大抵脈浮而滑易治,微細而澀難治。
四、泄瀉
一論中暑傷濕,停飲夾食,脾胃不和,腹痛泄瀉作渴,小便不利,水谷不化,陰陽不分,濕也。胃苓湯主治:蒼術 厚樸 陳皮 豬苓 澤瀉 白術 白茯苓 肉桂 甘草
三白散 治一切泄瀉如神。
炒白術 炒白芍 茯苓 澤瀉 厚樸 黃連 干姜 烏梅 神曲 麥芽
五、翻胃,吞酸,嘈雜
夫翻胃大法有四:血虛、氣虛、有痰、有熱。血虛者,四物湯主治,左手脈無力。氣虛者,四君子主治,右手脈無力。痰以二陳湯為主。噎嗝翻胃之癥,皆有七情之氣太過,郁則生火生痰而致病,病則耗氣耗血以致虛,氣虛不能運化而生痰,血虛不能滋潤而生火?;虺衬和?,暮食朝吐,日久不愈,以致危殆。
六、積聚:積者生于五臟之陰也,其發有根,其痛有常處,脈必結伏。聚者成于六腑之陽也,其發無根,其痛無常處,脈必伏結。由陰陽不和,臟腑虛弱,四氣七情失常,所以為積聚也。久則為癥瘕成塊。
除此之外,還可治療中風、婦人科、胸痹心痛等癥。
- 附件下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