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:2015-06-10
小兒推拿方法是傳統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,不但具有悠久的歷史,而且療效顯著,臨床應用廣泛。小兒推拿治療疾病,不需要復雜的設備,不用服藥和打針,因而不會帶來藥物的副作用,也不會給小兒帶來打針服藥的恐懼感,易為小兒接受。小兒推拿操作簡便,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,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,通過推拿,不僅可以防治疾病,還可以起到增進食欲、提高小兒機體的免疫力,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。
小兒具有怎樣的生理特點?
小兒的生理特點主要表現為臟腑嬌嫩,行氣未充,和生機勃勃發育迅速,其中臟腑嬌嫩、行氣未充被傳統中醫概括為“稚陰稚陽之體”。這里稚是幼小、柔弱之意,陰泛指小兒有形之體,包括了小兒肌膚、皮毛、臟腑、筋骨、經絡、血脈、津液等物質基礎,陽則指建立在小兒形質之上的生理功能,小兒的稚陽表現為肌膚疏薄、毛發稀疏、臟腑嬌嫩、筋骨不強、血脈短少、津液不足。稚陽則表現為其防御、氣化、溫煦、推動、固攝能力低下,因此,小兒的適應性差,調節、修復能力也差。對外界環境只能被動適應和依賴,而小兒推拿作為一種環境因素,是一種良性的、有序的和雙向調節的物理刺激,因此,通過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兒形體,以扶正祛邪、匡正陰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小兒生理特點的生機勃勃,發育迅速,則被概括為“純陽之本”,純陽的含義是指小兒生長發育最為旺盛,對水谷精氣的需求尤為迫切,代謝旺盛,循環快、吸收快、排泄也快,推拿作用于生長旺盛的小兒機體,能直接促進小兒生長發育,增強小兒的脾胃功能,促進其對飲食的攝入、腐熟、消化和吸收。
為什么說小兒推拿是獨特的治方體系?
小兒推拿獨特的治方體系,自明代開始形成,并廣泛運用于小兒臨床治療,尤其對小兒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的疾病具有獨特而良好的療效,從因飲食不節導致的嘔吐、脅泄、呃逆、胃痛、腹痛、厭食等疾病為例,推拿通過穴位補泄及腕腹部的直接操作,能調節胃腸蠕動,改善腸道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,加速消化液和各種酶類、抗體的分泌,促進炎癥消散,利于組織修復。值得提及的是,這種治療是在不用藥、不進飲食、讓消化道得以充分休息的條件下(患兒食欲減少,不思飲食,本身就是自我調節、自我修復的一種保護反應)進行的,因而其調節脾胃功能見效快,療效肯定,這是其他任何治療無法取代的。又以發育異常出現的五遲、五軟、斜視、消瘦、矮小、肌性斜頸、癱瘓等病為例,推拿通過調整氣血,養先天、補后天,對其骨骼、肌肉、經穴產生直接作用,能促進生長發育、增高益智、糾正生理缺陷。
小兒推拿會產生怎樣的療效?
由于小兒推拿歷史悠久、體系完備、適應范圍廣泛、療效比較奇特、操作又簡便、無任何毒副作用和痛苦,完全符合當今醫學界推崇的“無創傷醫學” 和 “自然療法”的要求,因此使得這門技藝不斷發展、流傳和走向世界,目前在中國各地推拿治療、保健正蓬勃開展,無論在預防、治療小兒疾病還是在小兒保健方面都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。
為什么要做小兒推拿?
寶寶是家庭的核心!寶寶一生病,全家人都心神不寧、焦頭爛額,于是病急亂投醫,盲目而過多的服用抗生素等藥物,甚至輸液。在國外,抗生素比買槍難,抗生素的危害眾所周知:首先,它不僅殺滅了致病菌,同時,也殺死了保護人體自身的正常菌群;其次,使病菌產生抗藥性,形成耐藥病菌。病原體的變異和抗生素耐藥性的上升,使許多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面臨“無藥可用”的難題;“是藥三分毒”,抗生素通過食物鏈轉移到人體內,給代謝器官帶來了嚴重負擔,會產生一些藥物不良反應。因此,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并接受“小兒推拿”這一綠色療法來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,達到有病治病、無病保健的目的。
小兒推拿療法簡便易行,療效顯著,無副作用,歷來受到醫家和病家的歡迎。不但治療范圍廣泛而且可做保健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人們的保健意識不斷加強,更崇尚無痛苦無副作用的自然療法。因此小兒推拿療法越來越受到廣大患兒和家長的歡迎。
適應癥:發熱、咳嗽、支氣管炎、哮喘、泄瀉、嘔吐、厭食、積滯、疳證、腹痛、便秘、脫肛、遺尿、夜啼、驚風、暑熱癥、近視眼、踝關節扭傷、髖部扭傷、小兒橈骨頭半脫位、小兒肌性斜頸、小兒臂叢神經損傷、小兒應變性鼻炎。
禁忌癥:一切瘡瘍疾患、血小板減少者、白血病、局部燙傷、骨折患處、局部意外傷害等。
- 附件下載: